首页 > 最新动态 > 中国食用菌协会、中国种子协会关于防范食用菌“订单农业”项目风险的提示
最新动态
中国食用菌协会、中国种子协会关于防范食用菌“订单农业”项目风险的提示
2025-07-071

点击蓝字

关注我们



近期,农业农村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《关于防范“订单农业”骗局风险的提示》,指出有不法分子假借“订单农业”名义,通过合同诈骗、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等手段侵害农民权益。食用菌产业因技术门槛较高、市场波动性较大、部分环节标准尚在完善中,从业者尤其是新进入者需格外警惕此类风险。为帮助广大食用菌产业从业者和农民群众有效识别风险、加强防范,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,特提示如下:


一、

高度警惕虚假宣传与名实不符风险


从事食用菌种植前,务必准确辨识食用菌品种的名称和真实分类,高度警惕不法分子利用商品名称的相似性进行虚假宣传和概念混淆。具体表现为:将鹿角灵芝栽培种冒充为珍稀昂贵的野生灵芝;将黑皮鸡枞菌(实为长根菇)冠以“鸡枞”之名营销,但其与需要特定共生环境(如白蚁巢穴)的珍稀真鸡枞菌是截然不同的物种;将鹿肚菇(实为皱木耳的一种)、姬松茸(实为巴西蘑菇)、赤松茸(实为大球盖菇)等冠以“松茸”之名销售,但这些品种均不属于真正的松茸类别,与依赖特定松树根系共生的真松茸存在根本性区别。上述被用于混淆名称的品种(鹿角灵芝栽培种、黑皮鸡枞菌、鹿肚菇、姬松茸、赤松茸)均可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,市场供应充足,价格相对低廉。而真正的鸡枞菌和松茸,因其独特的生长依赖(分别需要白蚁巢穴和特定松树共生)至今无法人工培育,属于珍稀野生资源,价格极其昂贵。请广大种植户务必认清本质差异,严防不法分子以“高收益”为幌子,诱骗高价购买菌种、菌包的欺诈行为。


充分重视技术门槛,寻求专业


食用菌栽培技术性强,对环境控制、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要求高,技术掌握不到位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。投资前,强烈建议主动向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、食用菌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进行咨询。全面了解目标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、环境要求、设施设备投入、常见风险及防控措施,科学评估自身技术能力和项目可行性。


深入开展市场调研,理性评估风险


全面收集目标产品的市场信息,包括当前及历史价格走势、主要销售渠道、消费需求变化、行业发展趋势等。可利用正规农产品信息平台、行业报告、大型批发市场及电商平台数据进行比对分析。仔细核实合作方承诺的回收价格是否与市场普遍行情相符,相关农业投入品(菌种、菌包、设备等)报价是否合理。同时,注意查询合作企业及其推广模式是否存在负面舆情或纠纷记录。


严格核查合作方资质与信用


务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等官方权威渠道,仔细核查意向合作企业的注册信息、经营状态、行政许可(特别是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等)、信用记录、涉诉情况等。核实其提供的菌种、菌包等农业投入品是否来源清晰、手续完备、质量达标。对于合同条款、宣传资料中的各项承诺,务必要求书面落实并核实其真实性和可执行性。


温馨


再次郑重提醒:广大食用菌从业者和农民朋友务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,保持理性投资心态。在参与任何“订单农业”项目前,请务必遵循以上提示,多方求证、谨慎决策,切勿被“高收益”、“包回收”等不切实际的宣传所迷惑,切实守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如发现可疑情况或遭遇欺诈,请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、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。


中国食用菌协会、中国种子协会

 2025年7月7日            



往期推荐

第三届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推进行动

关于印发《中国种子协会五年发展规划(2025-2029)》的通知

中国种子协会关于印发《中国种子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》的公告

中国种子协会关于批准新会员入会及终止部分会员资格的公告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