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发挥“南繁硅谷”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,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。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“加快建设南繁硅谷,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”部署后,时隔4年,“南繁硅谷”被再次写入一号文件。
潮起海之南,护天下粮安。海南向种图强,聚焦“种源+种业+种市”,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服务全国,助力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。

格局:南繁硅谷服务全国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海南,强调“十几亿人口要吃饭,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。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。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,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,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”“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”。
谋大事者,首重格局。近年来,海南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“南繁硅谷”,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并高标准实施:
《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》,是全国首部支持种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;《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等配套文件,重点围绕种质资源引进和保护利用、品种选育、成果转化、经营主体、科技研发、金融支持等领域给予资金支持,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;《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》,为推进种业振兴注入金融“活水”;印发《进境农业植物品种隔离检疫与DUS测试同步开展试点方案》,打造进境植物品种快速保护和产业化利用的便捷通道,加速优异品种的商业化推广;印发《海南省农作物种子调运管理工作方案》,实现种子主管部门与交通单位共同规范南繁种子进出岛调运管理。
——南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。26.8万亩南繁保护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,达到了“路相连、渠相通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建设标准,5000余亩生物育种专区投入运行,8.8万平方米南繁配套服务区具备“拎包入住”条件,为生物育种研究试验提供有力设施保障。
——种业平台主体持续集聚。崖州湾实验室、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、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;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、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。
——知识产权保护屏障构筑。建设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,设立中国(三亚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、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、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,建立专利、商标、版权、地理标志、植物新品种“五合一”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机制,知识产权审查周期大幅缩减。
——发展服务模式探索创新。推出企业“揭榜挂帅”项目体系,对种业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,项目责任人任“帅”自行组队、分阶段式考核,颠覆传统科研行为模式。将CRO机制引入南繁育制种领域,进一步加速了要素集聚,培育壮大种业CRO产业集群,助力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如今,“南繁硅谷”已建成全国数量最多、空间最大、体系最全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,成为种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标杆。
在今年召开的全国“科技三会”上,海南多项成果获奖,其中《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《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》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。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70%都经过南繁培育,南繁是名副其实的育种“加速器”。2021年以来,海南省累计获得321个植物新品种授权,选育的油棕品种“热油6号”是我国首个年亩产油量超过200千克的可供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油棕优良品种。“华南”系列木薯新品种占海南主栽区种植面积的95%以上;选育出高抗和高耐枯萎病的“中热1号”“热科2号”“宝岛蕉”等香蕉新品种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;“华南5号”“华南205”等木薯新品种在柬埔寨、刚果(布)等东南亚、非洲国家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……以文昌鸡遗传资源为基础,培育出“潭牛鸡”配套系,成功打造产值超过百亿元的文昌鸡产业集群,文昌鸡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全国十大畜禽遗传资源转化案例。实现黄鳍金枪鱼国内首次人工养殖,并成功人工产卵孵化;苏眉鱼和红瓜子斑于去年在海南同时实现全国首次人工繁育,红瓜子斑人工养殖已在海南初步实现产业化;“东星斑(豹纹鳃棘鲈)人工家系构建”成果通过现场验收,标志着国内首次建立东星斑全人工家系技术,为东星斑新品种的选育奠定良好基础。近年来,海南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,依托“三度一色”(温度、深度、纬度、绿色)优势,充分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机遇,不断培育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质生产力,“向种图强”迈出坚实步伐。种优则物丰,粮安则民安。立足自由贸易港政策、南繁科研育种平台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,海南扎实开展种质资源引进保存、种业攻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,为“中国饭碗”筑牢坚实底座。2024年11月,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韩俊在海南调研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。期间,韩俊前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、中种集团等种业要地调研。他强调,要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,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,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海南推动南繁产业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升级,加快培育南繁种业现代产业集群。南繁种业产值从2021年的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0亿元,同比增长50%。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“两条腿”走路,海南利用研发优势,把公共研发机构的成果与市场和行业结合。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大等重点科研院校落户扎根,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、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种业科研平台相继落地。中种集团、国投种业、舜丰生物、华大基因、隆平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,累计注册种业企业超3000家。中种集团是首家正式落户海南的种业央企,近年来持续加强品种攻关,培育出耐盐碱大豆、低镉积累水稻等新品种。同为首批入驻的企业,隆平生物在国内首创的多基因分子叠加复合性状产品,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。舜丰生物打破国外基因编辑核心技术垄断,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原创基因编辑底层专利技术的企业。2023年国投集团与三亚市人民政府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注资推动南繁硅谷建设。2022年,我国第一个生物育种专区,5040亩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全面建成投用。据统计,2023-2024年,60家入驻单位围绕玉米、大豆、水稻、棉花等作物育种开展试验工作。目前,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2849家南繁产业企业,已建及在建南繁种业科研平台34个,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.7亿元。“南繁硅谷的建设,离不开几代人不懈的努力,南繁硅谷崛起之时,就是中国种业振兴之日。”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说。对标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需求,海南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挑战,推进科企深度融合,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新型高效现代种业创新体系,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,为实现种业强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1、会议地点:三亚市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(地址: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凤凰路155号)。2.田间品种展示地点: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(种业)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基地。1、报名注册费:注册费为2000元/人,包含3月19日晚餐,3月20日至22日午餐、晚餐。因会议场所容量有限,满员后将关闭报名通道。2、报名注册方式:登录2025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网站https://cnseed.nfncb.cn/,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。3、注册费缴纳方式:大会注册费用缴纳采用在线转账方式,提供电子发票。如需公对公转账,请按以下账号汇款:- 缴费和发票咨询:段乐乐010-59194237;13911095761
汪淑珍:010-59194128,18511136977张文艳:010-59194250,15010452706- 田间品种展示活动咨询:付 斌18500302171
- 大会推荐酒店预订咨询:参会代表可通过注册小程序中“酒店预定”或扫描下方预定码自行预定;需公务卡支付的请联系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预订,咨询电话:0898-323888888转会议组,何超越18808919418;咨询时间为09:00-17:00。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